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攝食記]鎚子坊*Hammer
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師大事]當媒體成為巨獸的武器
近期不管在網路上,不管是各大新聞網,Facebook,Plurk,Twitter...都在討論「媒體巨獸」、「蔣偉寧」、「陳為廷」、「沒禮貌」等等太多關鍵字可以用。
關於「為什麼要反媒體壟斷」、「為什麼要進行抗爭」、「他真的很沒禮貌耶,你沒在報紙上看到他的嘴臉嗎?」...等等
對於媒體,對於陳為廷,對於「禮貌」,可以先看下面這則影片,這是沒有被各家媒體操作,最「第一手」的原始影音檔,先看看實際上的情況如何: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雜手記]生活
星期二九節課,早上十點到晚上九點,上完社工概的時候,「啊,終於過一半了。」而生,即使可能我都開著筆電打筆記裝認真,實際上在看臉書與噗浪與其他科目的頁面。
十月過完了,十一月的生日也過了,有個想法,叫我改變步調,把前面九週荒廢掉的課程跟書本好好的追上。
買了書是一件事,看了書又是另一件事情。每次衝動下的所買的書,現在都被我放到可能櫃子上的某處,或是嫌太多太滿,放回家了自己也不知道,也說不定。隨著年紀增長,尚未看完的書也隨著歲月而增加。那所堆出來的厚度與重量,或許超出我的身高,也超出我的體重了吧。
而文字呢?也荒廢許久了。當初許諾自己每個月至少四篇網誌,而回頭看看原來我還堅持了八個月。習於忙碌於社團事務,或是應付課堂而非認真上課,自己越來越沒有耐心打開書,無法像國中的我,能夠一天八個小時能躲在文字行列裡,當作散步而沉浸書中景物。現在看書如我騎機車,越騎越急,不停地要通過那厭煩的道路,不想看我路經過的街巷長什麼樣子,有什麼好吃的餐廳,有什麼裝潢好的咖啡店,無視那些,只想快點結束一段車程,或一段文字。常常騎完全程,回家了;但看完的書,很少。
是不是太沉溺於網路,注意力散了?何時開始,「生活」的替換詞成了「煩躁」?
眼前好像立了些「必須」、「應該」、「一定」的帳幕,看不見後面我想看見的東西了。
十月過完了,十一月的生日也過了,有個想法,叫我改變步調,把前面九週荒廢掉的課程跟書本好好的追上。
買了書是一件事,看了書又是另一件事情。每次衝動下的所買的書,現在都被我放到可能櫃子上的某處,或是嫌太多太滿,放回家了自己也不知道,也說不定。隨著年紀增長,尚未看完的書也隨著歲月而增加。那所堆出來的厚度與重量,或許超出我的身高,也超出我的體重了吧。
而文字呢?也荒廢許久了。當初許諾自己每個月至少四篇網誌,而回頭看看原來我還堅持了八個月。習於忙碌於社團事務,或是應付課堂而非認真上課,自己越來越沒有耐心打開書,無法像國中的我,能夠一天八個小時能躲在文字行列裡,當作散步而沉浸書中景物。現在看書如我騎機車,越騎越急,不停地要通過那厭煩的道路,不想看我路經過的街巷長什麼樣子,有什麼好吃的餐廳,有什麼裝潢好的咖啡店,無視那些,只想快點結束一段車程,或一段文字。常常騎完全程,回家了;但看完的書,很少。
是不是太沉溺於網路,注意力散了?何時開始,「生活」的替換詞成了「煩躁」?
眼前好像立了些「必須」、「應該」、「一定」的帳幕,看不見後面我想看見的東西了。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一對話]2012/10/31.政大大學報採訪
在同志遊行之後的採訪,沒想到有一天我也會被採訪。真令人害羞。
Q1:若伴侶盟草案通過後,對社會可能會有什麼改變及影響?例如可能帶動社會更認同同志?可能會出現更多單身歧視?
伴侶盟所提出的民法草案,最主要還是讓每個人都有「自由結合」的權利,這個結合不單單包括婚姻或是伴侶,而是只要我們有意願,三、四個人就可以共組一個家庭或一個互助團體,不受限所謂的血緣或姻緣關係。
至於單身歧視我覺得這點很有趣,因為會有單身歧視是因為政府的權利或是經濟上的補助,包含兒女養育、稅收減免、財產繼承...等,只給予因一男一女的婚姻而結為伴侶者,而擁有這個權利的對象就有所受限。所謂的單身不婚者,可能是還不受法律保障的同性伴侶、不婚但想要組成家庭者、單身但想要收養小孩者等,這些不想或是不能進入婚姻而享有權利的族群,自然被制度歸類在單身者。單身歧視是在一夫一妻的異性戀婚姻中,對於不能進入婚姻的族群嘲笑。
伴侶盟推動的民法修正草案要從制度上,去讓上述這些不在異性婚姻的人們,能夠在明確的法律下,去結合,呈現所謂家庭的多元面貌,也解構傳統婚姻的規範,消除「單身歧視」。而我們也不該強迫所有人都要進入婚姻或是關係裡,因為那是一種選擇,而不是義務。
Q2:除了法律制度更改,可能還需要搭配什麼措施、政策一起推動同志、伴侶人權?例如教育、媒體。
如果只有單純修正完法律,而沒有修改學校教科書對於婚姻、家庭的定義,假如偶像劇只有男女的愛情,談話性節目只有談論異性如何交往,新聞報導仍然污名化同志,就算改完了,在這樣性別不友善的社會環境下,會想去實踐的人依然有限,因為這個社會歧視仍在,無法作自己。推動法案的同時,也要從教育或是媒體方面宣導,而至政府的國家級宣導,讓社會知道、去意識到伴侶盟法案所要推動,所要強調,他真正的意義是什麼。而這也是我們應該要更多出力的地方,去捍衛我們自由結合的權利。
Q3:你對伴侶盟草案的看法,如推動可能遇到的困難、法案可改善地方、促進社會對話等等。
伴侶盟草案以及同性婚姻的論述中,最大可能會被攻擊的點,就是性通姦的解放、虛幻的忠誠,多重伴侶或多人家屬。除了異性戀,連部分同志都會認為這些訴求會使同志族群貼上標籤,被批評「淫亂骯髒」、「關係隨便」、「合理化外遇」等等,而傾向去作「乖寶寶」,符合異性戀社會的價值與道德觀,乞求般給予我們一些恩惠。
可能要去反思,一對一的封閉式關係會是全部人適用,想要的嗎?為什麼我們不能有其他多元不同的聲音?為什麼我們要那麼「恐性」、被貼標籤?那些難道不是我們應當正視的現實嗎?
當我們只承認、擁抱單一的價值觀,是忽略個體的差異,壓迫其他性少數。這些不同的差異與聲音要被凸顯、展示,去讓社會知道,我們要做的不是符合現代主流思想的「乖寶寶」,而是要去做出每個人想要表現的自己。
伴侶盟法案不只有推動同性婚姻,不是由政府或特定團體透過法律,決定我們應該要怎樣做,去符合「一夫一妻,永伴終身」婚姻價值,受限我們關係的想像與可能性;而是讓婚姻解釋權還給我們,去讓我們自由結合/解除,決定我們想要的關係。而這些不同的訴求與想法,儘管可能讓某些人不太舒服,還是應該要去包容他們,因為那是一種多元的展現,與對個體的尊重,讓我們可以以自己喜歡的樣子生活,而去欣賞與我們不同的人們。
Q4:上禮拜六遊行已是第十屆了,你覺得十年來的遊行對社會影響是?例如社會價值觀、法律制度因為遊行有怎麼樣的改變?
每年的遊行都是該年同志議題的匯整。遊行從第一屆到現在,從人數越來越多,議題越來越深入多元,對於社會的價值觀與獲得支持也越來越多。
而遊行最直接的影響是讓社會看見「同志」,而讓同志不再只是電視劇或書上的名詞,而遊行是讓這些同志有一天可以大方走在路上,透過穿著或身體展現,去告訴社會他們的差異,他們的特殊點,而也有穿著一般的人,告訴社會大眾,同志只是眾多個體差異的一項因素,很一般,也有很特別,而這才是這個社會應該顯現出的實際狀況,多元而繽紛。
性別法規(性別工作平等法、性別平等教育法)的設立、出櫃人數逐年上升、性別作為大學評鑑項目之一...其實都是遊行或是社會運動所帶來的具體改變,對於這個社會有一定的影響,而促進性別平等與友善。
雖也有同志遊行越來越玩樂性質,越像嘉年華會,會有失焦的疑慮,而這不只是台灣特有的狀況,是全球同志遊行都有的現象,而台灣還是偏向不商業化,訴求取向。也是透過嘉年華會的遊行,用一種娛樂的方式,向眾人展現同志的樣子,看見差異。
相關報導:
第十屆同志遊行 6萬人上街倡革命婚姻
Q1:若伴侶盟草案通過後,對社會可能會有什麼改變及影響?例如可能帶動社會更認同同志?可能會出現更多單身歧視?
伴侶盟所提出的民法草案,最主要還是讓每個人都有「自由結合」的權利,這個結合不單單包括婚姻或是伴侶,而是只要我們有意願,三、四個人就可以共組一個家庭或一個互助團體,不受限所謂的血緣或姻緣關係。
至於單身歧視我覺得這點很有趣,因為會有單身歧視是因為政府的權利或是經濟上的補助,包含兒女養育、稅收減免、財產繼承...等,只給予因一男一女的婚姻而結為伴侶者,而擁有這個權利的對象就有所受限。所謂的單身不婚者,可能是還不受法律保障的同性伴侶、不婚但想要組成家庭者、單身但想要收養小孩者等,這些不想或是不能進入婚姻而享有權利的族群,自然被制度歸類在單身者。單身歧視是在一夫一妻的異性戀婚姻中,對於不能進入婚姻的族群嘲笑。
伴侶盟推動的民法修正草案要從制度上,去讓上述這些不在異性婚姻的人們,能夠在明確的法律下,去結合,呈現所謂家庭的多元面貌,也解構傳統婚姻的規範,消除「單身歧視」。而我們也不該強迫所有人都要進入婚姻或是關係裡,因為那是一種選擇,而不是義務。
Q2:除了法律制度更改,可能還需要搭配什麼措施、政策一起推動同志、伴侶人權?例如教育、媒體。
如果只有單純修正完法律,而沒有修改學校教科書對於婚姻、家庭的定義,假如偶像劇只有男女的愛情,談話性節目只有談論異性如何交往,新聞報導仍然污名化同志,就算改完了,在這樣性別不友善的社會環境下,會想去實踐的人依然有限,因為這個社會歧視仍在,無法作自己。推動法案的同時,也要從教育或是媒體方面宣導,而至政府的國家級宣導,讓社會知道、去意識到伴侶盟法案所要推動,所要強調,他真正的意義是什麼。而這也是我們應該要更多出力的地方,去捍衛我們自由結合的權利。
Q3:你對伴侶盟草案的看法,如推動可能遇到的困難、法案可改善地方、促進社會對話等等。
可能要去反思,一對一的封閉式關係會是全部人適用,想要的嗎?為什麼我們不能有其他多元不同的聲音?為什麼我們要那麼「恐性」、被貼標籤?那些難道不是我們應當正視的現實嗎?
當我們只承認、擁抱單一的價值觀,是忽略個體的差異,壓迫其他性少數。這些不同的差異與聲音要被凸顯、展示,去讓社會知道,我們要做的不是符合現代主流思想的「乖寶寶」,而是要去做出每個人想要表現的自己。
伴侶盟法案不只有推動同性婚姻,不是由政府或特定團體透過法律,決定我們應該要怎樣做,去符合「一夫一妻,永伴終身」婚姻價值,受限我們關係的想像與可能性;而是讓婚姻解釋權還給我們,去讓我們自由結合/解除,決定我們想要的關係。而這些不同的訴求與想法,儘管可能讓某些人不太舒服,還是應該要去包容他們,因為那是一種多元的展現,與對個體的尊重,讓我們可以以自己喜歡的樣子生活,而去欣賞與我們不同的人們。
Q4:上禮拜六遊行已是第十屆了,你覺得十年來的遊行對社會影響是?例如社會價值觀、法律制度因為遊行有怎麼樣的改變?
每年的遊行都是該年同志議題的匯整。遊行從第一屆到現在,從人數越來越多,議題越來越深入多元,對於社會的價值觀與獲得支持也越來越多。
而遊行最直接的影響是讓社會看見「同志」,而讓同志不再只是電視劇或書上的名詞,而遊行是讓這些同志有一天可以大方走在路上,透過穿著或身體展現,去告訴社會他們的差異,他們的特殊點,而也有穿著一般的人,告訴社會大眾,同志只是眾多個體差異的一項因素,很一般,也有很特別,而這才是這個社會應該顯現出的實際狀況,多元而繽紛。
性別法規(性別工作平等法、性別平等教育法)的設立、出櫃人數逐年上升、性別作為大學評鑑項目之一...其實都是遊行或是社會運動所帶來的具體改變,對於這個社會有一定的影響,而促進性別平等與友善。
雖也有同志遊行越來越玩樂性質,越像嘉年華會,會有失焦的疑慮,而這不只是台灣特有的狀況,是全球同志遊行都有的現象,而台灣還是偏向不商業化,訴求取向。也是透過嘉年華會的遊行,用一種娛樂的方式,向眾人展現同志的樣子,看見差異。
相關報導:
第十屆同志遊行 6萬人上街倡革命婚姻
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
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
[攝食記]台北.太極鰲車輪餅
住在南昌路快兩年,快要搬家的時候,才知道有這間車輪餅店,而且離學校不遠。
一直覺得台北市的車輪餅,是又貴,又薄,又難吃,走在夜市路邊攤賣車輪餅的攤販幾乎都被我略過。我的記憶中車輪餅還停在5元/8元一個而已,15元對我來說真的太坑了(不過也是刻板印象就是)
其實在之前就有聽過一些關於這間店的傳聞,不過腦內想像是「很難找的路邊攤」,所以都沒有太想要去找他的動力。
偶然在朋友說了一句:「聽說很好吃哦!」,騎了車,指了路,到這間店,才意外發現原來這間店離我住處超近。
從古亭站二號出口走出,他不是很好發現,店面有點小,其實還是有點難發現,若稍不注意便會錯過。
一直覺得台北市的車輪餅,是又貴,又薄,又難吃,走在夜市路邊攤賣車輪餅的攤販幾乎都被我略過。我的記憶中車輪餅還停在5元/8元一個而已,15元對我來說真的太坑了(不過也是刻板印象就是)
其實在之前就有聽過一些關於這間店的傳聞,不過腦內想像是「很難找的路邊攤」,所以都沒有太想要去找他的動力。
偶然在朋友說了一句:「聽說很好吃哦!」,騎了車,指了路,到這間店,才意外發現原來這間店離我住處超近。
從古亭站二號出口走出,他不是很好發現,店面有點小,其實還是有點難發現,若稍不注意便會錯過。
不是很起眼,除非剛好趕上排隊人潮,不然一般人大約就是草草經過,不會注意一眼這邊有一間車輪餅店。
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攝食記]師大・大灶益養生豬腳
說起來有點哀傷,師大夜市自從被居民跟市政府亂搞,五分埔店家駐進後,一堆好店家都被強迫遷離,我愛的泰風小鎮、香料館、創意麵都很難吃到了。至於小飯館兒嘛.....反正他撤到公館,還是可以找時間去吃,反正應該不會在短時間內跑走。
在這些店家撤走後,要找到便宜大碗的店家難了,也只好往別的地方擴展,看有沒有能夠滋養我們心靈的食物存在。
然後才發現,台電大樓捷運站三號出口走出來,就有一間東西可以吃了,真的是很意外的一間店。
[雜手記]季節性過敏
免疫系統真的差了,這幾天天氣驟熱,身體冒出一堆像是水泡的小點點,到處都在發癢,想抓又不得抓,真是要命。
從以前到現在,換季的過敏症狀一直變換,包括手脫皮,一直打噴嚏。但就屬這次最令人厭惡以及想要去撞牆減緩痛苦。
也因為太癢,在腳踝處抓出了一個傷口,有些龐大,有些恐怖,朋友言道「可能會得蜂窩性組織炎」之時真是令人恐怖到極點。
去看了黃禎憲皮膚科,也不過就花了一分鐘看了一下就給我藥,一直很沒有誠意的感覺。下次還是去看普通的家醫科就好,還不會被治痘療程廣告給打擾。
也或許是過敏之故,這幾天的精神頗差,就算睡上一整天還是想要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
希望乖乖擦了藥,吞了藥,這些症狀可以快點從我身上消失。
從以前到現在,換季的過敏症狀一直變換,包括手脫皮,一直打噴嚏。但就屬這次最令人厭惡以及想要去撞牆減緩痛苦。
也因為太癢,在腳踝處抓出了一個傷口,有些龐大,有些恐怖,朋友言道「可能會得蜂窩性組織炎」之時真是令人恐怖到極點。
去看了黃禎憲皮膚科,也不過就花了一分鐘看了一下就給我藥,一直很沒有誠意的感覺。下次還是去看普通的家醫科就好,還不會被治痘療程廣告給打擾。
也或許是過敏之故,這幾天的精神頗差,就算睡上一整天還是想要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
希望乖乖擦了藥,吞了藥,這些症狀可以快點從我身上消失。
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
[師大事]土地與靈:新鄉土文學與鬼神與人性
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有著許多比我們經歷更多事情的老人,而更有居住幾百年、幾千年的古老居民。這些居民依然在我們年輕人的人生中,與我們交談,訴說,一些關於這塊土地的事情......
這些事情,很少人記得,或是察覺。這些事情,或許大家不當一回事,但不得不承認,這些鬼神牽動著我們的人性,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命運。
這些,都被一個二十出頭,擁有年輕的語言與古老的靈魂的楊富閩,書寫在文字裡,記載著鬼神與人,一些深刻的話語。
這次,楊富閩老師會來到師大,訴說著他對鄉土、對鬼神、對人性的想法。
時間:西元1990年,4月23日
晚上7時
地點: 師大本部文學院大樓
正205教室
恭候大家來臨
2012年4月12日 星期四
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
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
[雜手記]堆疊的假象
我很喜歡買書。不過喜歡買書不等同於喜歡看書。
事實上很多時候,買了書發現自己根本沒時間看,而放置在一旁;或者,可能因為想要跑一些活動,或是沉溺電腦裡的聲光世界,原本買來要看的一些小說,專書,就這樣可能翻了幾頁,或連翻都沒做過,放入深邃的書架,束之高閣。
有時候會覺得自己買書,是真的買來自己要看,還只是就一直想說「我日後會看,先放著吧」而過了好幾年都沒試著去翻過他?
最近看文字敘述越來越有一種不耐煩的感覺。那種感覺,比較淺白的口語就是「我只想要快點知道全部,我不想要這些該死推論!」,這也跟我講話邏輯越來越奇怪,有些接不上有關。我一直不願意放下速度,以及高估自己理解能力,以為只要翻幾頁,看簡介就可以了解一切,我就獲得「知識」了。
我以為我腦袋是用書所組成的,最近才願意去揭露自己不過是「自以為是」的妄想而已。
近日的生活應該要慢下步調,把注意力抽離臉書,重新面對那些堆疊的書本,面對自己。
戳破自己,好好面對自己。
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攝食記]小島食堂(10/16更新地址)
有朋友問師大夜市有什麼好吃的時候,我很想要推薦這間,但總覺得這不是來師大夜市的人會想要吃的。一方面是這間小島食堂離夜市有些距離,從台電大樓捷運站走到這邊估計要十到十五分鐘左右的時間,對於期待一出站就能吃到夜市美食的人不會是一個好選擇。二方面是店內太小,不是很適合超過四個人聚餐。
但如果是一個人閒閒無事,或是師大學生如我很閒又願意走那麼遠的話,是頗適合找一兩個人來一起吃日式料理的小小食堂。
2012年2月23日 星期四
2012年2月21日 星期二
[隨身拍]林口霧社街
去霧社街的路有點麻煩。方法一是先去博客來上面買票,再到板橋車站或林口長庚醫院搭車,無法自行騎車或開車上去。方法二就是直接在林口第二個很隱秘的售票口買票後,直接上車。其實離市區不遠,大概十幾分鐘就可以到入口。
[讀文本]楊富閔《花甲男孩》
其實我看這本書看得蠻辛苦,裡面不少台語語音文字,我對於這語言的記憶已經有點不行,還要自己多念幾次才看得懂這幾個字是什麼意思。不過就算看不懂,這些文字描述還是很有趣。可以從這些看似有些粗俗、平庸的語言,看得出小說人物的生命力是如何被楊富閩書寫出來,展現他們的個性,他們的生命故事。除了濃厚的鄉土味外,ATM,智慧型手機,GPS...好似很突兀的出現在書裡,瑪利亞好像在提醒這是現代的「鄉土文學」,書寫不是陳舊,離的我們有些遠的民國五、六十年代,而是會有星光一幫,二幫出現,是我們的年代。
九個故事,九種情緒。在家族、死亡議題上面,楊富閩他用自己的方式詮釋,好像是一個豐富人生歷練的老人寫出來的(或者,這就是書名的玩味?)老靈魂寫出來的新故事,大概就是這本書吧。
2012年1月20日 星期五
2012年1月10日 星期二
[散落文]南京女孩的明信片
晚上八點,我正在教室內跟著期末考奮鬥。正寫差不多的時候,一位女生拍了拍我的肩。
我轉頭,哦,是準備回南京的帥小姐。
她遞了一張明信片給我,笑著說著:「再見囉。」
下次再見,大約是很久以後的事了吧。
她是一個中國南京來的女孩,主修廣告,來台灣當交換學生。有時候有點瘋瘋癲癲。對她而言,臺灣的一切都很新奇。
這門課「新傳播科技與社會」其實是無意選到,為了把大傳學程而選的選修。雖然這門課有點悶,不過老師人很好。我是在這個情況跟這位姓氏特別的「帥」小姐見面的。
雖然中國來的交換生很多,不過這位女生跟其它交換生不太一樣,許多言論很有自己的想法,吐露出很多不少社會學的概念(階級、資本、剝削,不過在中國好像高中就開始教馬克思了)。
她 是唸南京大學,是個跟其他學校不太一樣的大學。南京大學原先是國立中央大學,也是蔣介石創立的學校,如果我沒記錯的話。而也因為這樣特殊地位的存在,其實 南京大學裡面很多反動分子,不少對於現況政治情貌不滿意的教授跟學生。也因為這樣,南京大學拿到的教育補助比其他學校少更多,不過也反映出這大學給與大家 怎麼樣的形態。
校風果然是會影響,我在帥小姐身上看到了不少影子。雖然她主修廣告,不過其實對於政治啊,歷史啊,社會學啊,也是有很多自我的見解,也頗中肯。而她自己說了,她在師大裡面其實沒有修太多屬於自己領域的課。還笑著自己回去南京後應該要補修很多學分。
她是一個很有趣也很有禮貌的女生,對於臺灣的事物抱持著一切好奇心,很好奇台灣跟中國之間的關係是怎麼轉變的,好奇為什麼不能一邊一國,一定要抱持著「統一」的意識形態。
「臺灣就是臺灣嘛!不是麼?」
不過她也只是來一個學期的交換生,而我也因為這學期學分數太多,太多社團事務,也沒辦法好好跟她深聊,去瞭解這個女孩更多的想法。好不容易學期剛要結束,便得馬上趕在十二號回去,想要好好了解也無法。這是覺得也些可惜的地方。
有機會,去南京玩玩,也順便找這個女孩,再好好深聊一次。
雖然不知道何時,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不過總是有機會的,有點瘋瘋癲癲的帥小姐。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