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管在網路上,不管是各大新聞網,Facebook,Plurk,Twitter...都在討論「媒體巨獸」、「蔣偉寧」、「陳為廷」、「沒禮貌」等等太多關鍵字可以用。
關於「為什麼要反媒體壟斷」、「為什麼要進行抗爭」、「他真的很沒禮貌耶,你沒在報紙上看到他的嘴臉嗎?」...等等
對於媒體,對於陳為廷,對於「禮貌」,可以先看下面這則影片,這是沒有被各家媒體操作,最「第一手」的原始影音檔,先看看實際上的情況如何:
陳為廷並不如新聞(聯合報)講,沒大沒小,侮辱謾罵,目中無人等等。事實上,他這段話是很標準的一段論述,先講結論,在以結論為出發,去分別推論、證據、述說、結果,而至結論。是一個標準有頭有尾,脈絡清晰的文章,最多也就是語氣強烈了一點,但情緒性用詞並尚未影響他論述的論點。
不且先論點,批評他用一個非正當身分,「質詢」部長有為行政程序。很抱歉,這在憲法第67條有規定「備詢」,與釋字461號有解釋:
「憲法第六十七條又規定:「立法院得設各種委員會。」「各種委員會得邀請政府人員及社會上有關係人員到會備詢。」憲法增修條文就此未加修改。是憲法雖迭經增修,其本於民意政治及責任政治之原理並無變更;而憲法所設計之權力分立、平等相維之原則復仍維持不變。立法院為行使憲法所賦予前述職權,其所設之各種委員會自得邀請政府人員及社會上有關係人員到會備詢,藉其答覆時所說明之事實,或發表之意見而明瞭相關議案涉及之事項。」
因此,雖然「質詢」是立委的職責,但可以請求與相關事件(教育部長)相關人士進行「備詢」,以答覆說明事實之事項。在此並無不妥之處。
但是在媒體操作之下,這段發文稿被曲解成這樣(來源自Plurk):
當這樣的資料再經過操作與篩檢,呈現的「事實」會幾乎完全不一樣:「合理」變成「謾罵」,「正當」變成「沒禮貌」。焦點全在他如何「不禮貌」,「生氣憤怒無禮」,而不是在部長「說謊」、「是否有做錯事情」上做討論、檢討;這是媒體成為巨獸後,可怕的現象。
這也不過只是最近其中一例比較熱門的事件,媒體壟斷,媒體巨獸一直存在,從今年7/26、28日黃國昌、陳為廷事件,7/31的「我是學生,我反旺中」,9/1日的「反旺中」大遊行,11/16「捍衛蘋果之夜」,11/26的佔領行政院行動,11/29的公平會,11/30教育部關切學生,而到12/03的陳為廷「沒禮貌」。反媒體壟斷行動一直在持續進行,並不是昨晚某個小爭端,沒脈絡、沒起因、突然就這樣「蹦」出來。當各類新聞牽扯到老闆的價值觀、利益、立場時,媒體巨獸吞噬我們對於事情看法的思考邏輯跟腦袋。
看當各種媒體被同一個老闆馬下來的狀況:
當媒體被老闆、財團掌控作為攻擊異己與宣揚自己功德的工具,而並非作為一個社會,報導公平正義的監督功能,新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當我們多元管道被買下,變成同一個老闆,同一個資料管道,我們所看到的是真的事實,還是被塑造出來的二次創作?我們所說出的話,到底會不會如「超譯尼采」一般,被「胡亂的意譯音譯翻譯轉譯」,甚至變成「唉呀就隨便我亂寫嘛」?
拒聽拒看拒買,拒不了「有禮貌教養」的大人拿著機器洗腦你。
希望不管我們在哪,即使是消極,即使是認為「這是無法可擋的趨勢」,還是能發揮我們作為這社會一份子,這國家的一部分,用任何方式關注。雖然我們意見可能不致相同,但這就是「言論自由」下才能存在的景象:我們立場不同,但不會因為立場不同,從此人間蒸發。
希望我們能夠一起珍惜、捍衛屬於自己的權利。
延伸:
我想有人沒時間看完15分鐘,可以看以下版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