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讀文本]吳曉樂《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雖然書名看起來很像懸疑小說(作者也這麼自嘲),不過是作者以自身家教過的經驗,述說九個家庭教育的故事。書名是引自紀伯倫《先知.論孩子》的詩句,寫著:「你們的孩子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有自己的思想」。這同時也述說現代台灣教育的問題,非體制,而是出在於想法上跟社會所建構的期待,而父母接受了這充滿局限性的「成功」,加諸在孩子身上,無視於自身及他們所經驗的那些生命,而造成傷害。
誠如作者所言,她在本書中描述的九個故事,都不會是在一般親子教育書刊上會見到的,沒有一個是父母讀著親子書籍想看到的故事。母親逼著兒子唸書,父親逼著母親管教兒子,兒子只能默默接受父母理所當然的期待,而努力地去寫著考卷,然後被打,寫考卷,然後被打;被家族當作皮球踢來踢去,沒有自己的家,只有錢跟驕傲才能夠讓自己生存下去;沒有過動兒的孩子,因為父母的期待及自我欲望,而要假裝自己是過動符合他們的想要;父母管教孩子從頭到腳監視著,不能逃脫他們的視線,看待人如看待奴隸一般,沒有隱私的生活;為了隱藏自己的性向,痛苦跟著學姊在一起半年,而後傷害對方的分開。孩子、父母、老師的角色在教育裡不可或缺,但都忘記了,孩子不是誰的財產,孩子需要獨立自主,有情緒有人際網路,不該被誰控制也不該控制誰。
其中最有感觸的,應該還是寫著被父母逼迫的考試循環。小時候,父親及哥哥們看到我的成績,無一不動怒著,「你考出來什麼成績!」大罵,被打,抵抗的話還會被打更凶,因此不抵抗。我學會如何討喜——或者只是學會如何生存,我唸書,抓到關鍵,一路從最後一名飆到第十名,成績的轉變也只是獲得家人不去打罵,但也得不到任何獎勵。對於父親而言,只要付錢,就應該要有成果,像是投資一般。但教育並非是只有學校,家教也不該只有打罵恐嚇而已。只是因為父母學習父母,將以往傳統亞洲教育觀繼承下去,並把孩子作為自己的成就,或者要孩子達到他們的遺憾。孩子的人格消失了,只剩下服膺家長期待的傀儡而已。
我出生的家庭環境沒有不好,只是只有父親,他活過來的那些傳統男性價值觀,成為我跟他之間最大的鴻溝,我一方想符合他的期待,一方又怨懟他對我冷漠又殘忍的教育。然而,我們也都經歷過某一些事情,長大的同時,也能夠慢慢理解我父親是在怎樣的環境下長大,而這樣的環境又如何塑造成他,並且想要加在我們兒子身上,想要用我們的成就來成就他。我能夠理解父親的作為,甚至理解後,也慶幸我母親並沒有參與到我五歲到十五歲這之間的時間,否則大約我也會恨著她。害怕失敗,害怕無法與國際接軌,害怕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害怕著孩子會被主流給遺棄。於是,無論城鄉差距、階級、性別、族群等等,雖然我們活著不一樣的人生,卻總是被要求成為同樣的人:成為「成功的人」。而在這樣的想像之下,被犧牲的是大部分的人生可能性,也抹殺一些自我的存在,為了要擠進那個很小很小的框架裡。如作者在<一脈不相承>中,母女苦苦相逼的戲碼,或是<衣櫃中的小劇場>的賈寶玉逼著自己喜歡女生符合父母期待,但最後只能終結這段偽裝的感情。這些苦痛一直存在著我們身為孩子,以及父母身上,這是結構下產生的一種無奈,一種悲劇。
只是,也如同作者在後記所表示,我們無法決定父母的過去如何長成,但可以決定我們自己意志如何改變。在這本書中寫著那些家教過的學生,或許可能多多少少在額外家教的時間裡,也同時長成一些自己的力量,能夠改變著。也試圖跟著父母溝通,希望能夠互相理解,彼此互為個體,都有自主意識,也不該逼著誰誰被逼著。這種無奈的教育現況也該在我們身上結束,不要再複製這樣的教育結構繼續下去,不要一度的在取悅誰,無論父母、老師,而至國家。作為一個有自我的人,可以一點一點的去改變,不多,但希望能推動一些轉變。
作者這本書提示,對於教育這件事情,不是只在學校,也不只在家教老師,父母的參與與心態,也是對於孩子教育的重點。不是生下來就是誰的財產,孩子就是獨立的個體,不需要也不應該用著某一種高傲或冷漠的態度對待著。然而,國家政府的力量也應該適時的協助,而非將教育的責任全部丟給學校或家庭。不只是家長的孩子,也是國家的孩子,對於世代更替的教育是有其義務性,不該是只有經濟上的補助,對於整體教育規劃跟家庭教育的重視也應該加入其中。國家的角色沒有出現,若國家沒有想要在教育上有更多深層的改變,除了歎氣之外,也應該可以用體制內外的方式,要求改變:沒有付出就想要有廉價的勞動力使用,這個政府太過好命也太小看人了。
最後,奉上紀伯倫詩句,提醒著我們自己,教育不是溺愛,孩子的生命不是我們的,我們最終都要讓他們飛出去。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你們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們,卻不能使他們來像你們,因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從弦上發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無窮之中看定了目標,也用神力將你們引滿,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遙遠地射了出去。
讓你們在射者手中的「彎曲」成為喜樂吧;因為他愛那飛出的箭,也愛了那靜止的弓。」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