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0日 星期五

[讀文本]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共產黨宣言》


《共產黨宣言》
作者: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Karl Marx & Friedrich Von Engels)
譯者:黃煜文
出版:麥田
出版日期:2014年3月

在十八、十九世紀的歐洲社會,因為科學革命而帶來工業革命成功,而這個成功也告訴世人科學世代來臨與新價值產生。隨之的啓蒙思想,有各種不同精彩的思想激盪出來,當然也帶著科學式的架構,以一種可以被假定、單一線性、樂觀思想的方式,去縱橫未來時代的發展。而馬克思主義帶來一連串主義思想,包括社會主義、改革主義、共產主義、列寧主義......等,其實都以一種科學社會主義的面貌呈現。而《共產黨宣言》此本小冊子闡述的馬克思與恩格斯思想,也具有這些特點。
《共產黨宣言》主要內容可用一句話概括:「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馬克思與恩格斯認為,從古到今的歷史都不斷在進行階級鬥爭,貴族與平民、皇帝與人民、領主與其附庸......,而每一次鬥爭的結局是整個社會受到革命改造或者鬥爭的各階級同歸於盡。現在的社會則分裂成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兩大陣營,從封建社會的滅亡中產生出來的現代資產階級社會並沒有消滅階級對立。它只是用新的階級、新的壓迫條件、新的鬥爭形式代替了舊的。因此,資產階級本身也是一個長期發展的產物,是透過生產方式和交換系統一連串的變革。而這種新的關係隨著時間,還尚未固定前就被歸類到陳舊去了。資產階級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而不斷擴張的野心,帶來的腐敗以及產生新的敵人—工人無產階級,準備要剷除其資產階級,成為新的主導權力核心。馬恩二人認定,資產階級如同前面所述,原始部落被封建推翻、封建被帝國資本主義推翻,而資本主義也將被一個新的階級推翻,那即是無產階級。馬恩二人的歷史觀是屬於單一線性,歷史會不斷地繼續往前進,而最終工人聯合的革命會推翻資產階級底下的基礎,導致資產階級的滅亡與無產階級的勝利。
歷史唯物主義認定,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關係是整個社會的基礎,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變革和進步的終極原因。《共產黨宣言》的一個重要理論貢獻就是強調: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後,要把發展生產力擺在首位。
而在第二章講述共產黨人與無產者關係與其不同,即是「消滅私有制」,而這個私有制雖然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存在,但對於馬恩二人而言,這個私有制只存在於社會上少部分的資本家,而其餘無產階級則是完全無私有財產可言。因此,共產黨人最簡單的概念即是,將資本社會形態轉移,從私有轉為共有,讓所有人享有,消滅其階級性質。消滅個性、消滅異化、消滅雇傭關係,把人從異化的過程中解放出來,達成共產社會國家的理念。
    馬恩二人在〈共產黨宣言〉中,一方面說到現代的階級對立是簡單的二元對立,另一方面他也提到除了無產者之外的其他許多角色,像是小中產階級的小工廠主或者富農,以及屬於流氓無產階級的人,不過,這種狀況下,為何階級對立仍然是無產階級對抗資產階級?又,無產階級的利益是普遍利益?原因是在馬克思看來是保守份子的小中產階級的人,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將在鬥爭態勢下轉入無產階級的行列,因此他們的立場將轉為無產階級的立場,同樣地流氓無產階級也是如此,這些街頭的混混和無賴,最容易受到收買,成為無產階級的同路人,因此無產階級能夠和資產階級對抗,其利益也能夠成為真正統一的利益。
雖然在〈共產黨宣言〉中,馬恩二人不斷強調共產主義可以帶來新的社會變革,然而,為什麼跟如何去讓社會變好,並未在此書說明。而且,與其說是替共產主義辯護,不如說是在嚴厲的批評資本主義的壞處,以及其最終失敗的原因。馬克思等人雖然強調歷史的進程,最終共產主義會取代資本主義,可是此書最終給人的感想是:共產主義終究會取代資本主義,成為歷史進程中的最終目標。為什麼共產主義會是唯一進程?不會有資本主義退回封建制度的可能性?難道不會有其他思想出現,一樣如馬恩在開頭所提及,資本主義最終會失敗,按照此邏輯,共產主義也應該會如同前面幾種經濟社會制度,最後也應該會迎接衰落,而被另外一種新的社經形態取代。不過馬恩並未在此書,或其他著作裡提及。或許
而馬恩在此書呈現的過度樂觀及過度信任共產主義,結果呈現的是隨之後來的蘇俄、中共、越共等等共產國家,雖然在某程度上實現了馬克思的理念,但實際上對於人民而言,不過是走了一個皇帝,來了一個極權者。雖宣言本身就會隱惡揚善,對於共產主義的提倡與貶義資本主義,但也可以看出馬恩對於國家機器的運作模式,社會結構所構築對於掌權者的身份意識與政治意識,還是太過樂觀及片面,導致主義思想扭曲,轉而被權力者拿來利用,喪失其核心意識。
但其中批判資本主義的部分,卻也是這體制的問題根本:自由競爭與私有財產,這個自由競爭是真的自由?還是夾帶著自私與龐大資本去剝削別人的生產工具,假藉著「競爭」之名行壓迫之實?事實上,現代的資本主義並不如馬恩二人所想的如此單純,裡頭的派別分裂也與馬克思主義後各個分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列寧主義、中國式共產主義—的派別一樣,有許多不同,改革主義、社會自由主義、新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不可否認,馬恩對於共產主義的未來想像太過光明樂觀,把資本主義打在一個「陳舊」、「保守」的概念底下,忘記資本主義本身具有能動性與變化性,如同宗教改革之後,羅馬教會與基督新教的對立,羅馬教會也被新教以一種保守的形象不斷批判,認為羅馬教會「不會再改變」,然而之後的長老教會及耶穌會,以及體制內的改革,當某一種主義思想受到威脅時,思想會為了生存及適應而有些更動,宗教是如此,資本主義也是如此。
《共產黨宣言》與其說是資本主義簡化了資本階級/無產階級關係,此宣言也簡化了很多政治勢力以及不同思想主義的促成。如上述提及的蘇俄跟中共,他們實現了馬克思的理念,卻也毀掉馬克思的理念:人民共享的社會並沒有真的來到,而是產生極權主義與一黨獨大,甚至從中摧毀支持自己政黨理念的無產階級人們。這類的烏托邦思想其實也是過於理想,甚至可說是空想,違反人性,雖然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也確實異化人性,但剝除自私,進而無私的想要去造出分享社會,人人有飯吃,人人自我理想能夠實現的社會,也不如說這樣的想法太過夢幻了些。喬治・歐威爾的《動物農莊》也批判這點,從史達林掌權的蘇俄中,他看見共產主義國家不過是「走了一個極權者,來了一個新的極權者」。雖然對於馬恩二人寫此宣言主要是號召人民信仰共產主義,這樣的批判或許也脫離歷史脈絡,然而事實上馬恩也簡化了資產階級/無產階級的關係,忘卻階級鬥爭帶來的政治實權誘惑及國家機器的威脅。
然而,不可否認是《共產黨宣言》的確也喚醒眾多無產階級革命意識,重新從階級再製的資本主義社會中,重新再教育,帶著反抗與革新的意識去意圖反抗現有體制。而資本主義也從中吸收了部分理念,形成如現代北歐社會福利國家的概念,試圖融合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找尋一個中庸道路。這也不斷提醒,帶著此書去看看現代各共產主義國家的發展現況,再回頭看看源頭,去區分馬克思主義與其後的分支(資本主義化的中國共產主義)不同,避免混淆,分析差異,不至於走在思想的危崖上,試圖尋求新的道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