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雜手記]地震中的秩序

      這幾天看新聞,看朋友噗浪臉書等等心得,可以歸結一些事項:


      1.即使地震,海嘯等天災來襲,日本人都能秩序有然的迅速離開,給予其他國家對於日本的驚歎。
      2.日本新聞出現的是日本人排隊,迅速的離開學校或大樓,記者避免提出二次傷害的問題。
      3.日本政府能在短時間內立刻派下命令,救援或是幫助民眾離開,減少傷亡。

      為什麼日本做得到,而臺灣做不到?

      我想,不僅是臺灣政府問題,也是臺灣民族性格的問題。

      就歷史角度而言,臺灣一直扮演著「基地」的角色,而非作為「獨立國家」存在,曾經統治臺灣的政府,並未把臺灣作為正常國家,而只是一個暫時的地區;「反清復明」,「南進基地」,「反攻大陸」這些詞可以做為臺灣並未被當成正常國家,所實行的政策與建設也都較短期目標,而政府?眼睛似乎都望向外面去了。

      人民是基本,政府則是領導與建設者;連政府都不想帶領自己的土地,自己人民又怎麼能夠認同自己的國度?因此,大家漸漸只關心自己的家人與財產,對於這塊共同的土地,沒什麼感觸,只當做是一塊平凡的土地而已。當然,在這樣大家自顧自的社會,一旦發生了危難,每人只顧自己,只相信自己,只有家法沒有共同秩序,不亂也是一種奇蹟。

      反觀日本,政府與人民良好互動,從明治維新,二戰,經濟復甦,從企業終身制度都能展現日本文化性格,對於國家的統一認同。雖然這樣的民族認同帶來些負面影響,至少在日本媒體中,可以清晰見到日本文化性格的正面性:秩序,互助,相信。

      這樣的性格不是一天能夠塑造出來的,只是期待哪天臺灣能夠藉日本之例,反思為什麼,進一步改善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